“我准备在中山落户了,听说中山还有人才补贴,今年计划去申请。”海尔生物科技(中山)产业园员工姚敏从青岛到中山工作,对中山的居住环境十分认可。节后返岗的姚敏即将成为一名新中山人。
龙年伊始,节后返回中山复工的“劳动大军”大多到岗,截至2月29日,中山产业工人共约28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5.4万人,同比上升9%。
与返岗潮一样“热”的,还有中山的招工潮。近期,在中山市人社局、中山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市、镇两级招聘会中,入场人次同比增加59.07%,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同比增加48.20%,其中制造业就业意向占比27.40%。
这些数据反映的,是良好的复工复产态势,是旺盛的产业工人用工需求,是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开门红”的积极信号。
“主动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招贤令’,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为我所用’。”龙年首个工作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字字铿锵。
今年,“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被屡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报告。如何创造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中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深化,广大职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吹响了龙年奋战的新号角。
到岗率上升9%
制造业企业谋求新发展
龙腾中山,逐梦前行。
据统计,截至2月29日,中山市劳动就业人口占节前就业人口数的98.5%,到岗率较去年同期上升约9个百分点。
新的一年,中山产业工人继续撑起制造业脊梁,中山制造业再次扬帆启航。
中山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链配套能力较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制造业之城。2023年,中山GDP为3850.65亿元,同比增长5.6%。这正是中山经济济稳步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的体现。
今年1月底,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原中山威力洗衣机有限公司,以下称“威力公司”)冲上热搜。起因是一位网友晒出自家一台使用了20多年的“古董级”洗衣机,“调侃”直到现在还能正常使用:“这哪年的洗衣机,生产厂家估计都倒闭了!”这条短视频正好被威力洗衣机厂家给刷到了,并在评论区和威力官微作出回应:“没倒闭,还在坚持,我们一直在前行的路上。”正如广告词写的:“威力威力,够威够力!”威力公司以其高质量产品再次火爆全国。如今,该公司拥有全新的波轮洗衣机智能高速生产线,一台洗衣机从零部件到成品到装箱下线,最快用时仅为11秒钟。一个老品牌的新生命力,仍在继续流转。
在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帝”)冲压车间的箱体线上,一台台机器人的手臂快速转动、抓取、加工,动作非常灵活。据此前媒体报道,该生产线采用了6轴机器人进行冲压箱体围板及焊接,操作人员由原来的13人减至3人。另外,设备还能自动识别箱体前板孔的方向,视觉检错率达到100%。这使作业员从单调繁重的人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中山市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木林森”)已建起了5G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打造数字化高效智能工厂。木林森薪酬绩效专员陈婷说:“今年我们有约10款新产品进行量产,新的生产车间正在装修,很快投入使用,整体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
“中山的制造业很强,随着转型升级,很多企业开始在工厂里进行产品直播直销,电商领域发展很快。”中山市直播电商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冯飞表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担心买到假货,而直接通过厂里直播购物则没有这个顾虑。因为此前疫情的影响,企业纷纷进军电商直播,这也是不少中山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家又一家中山企业寻找发展新出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他们是一块块坚硬的“砖头”,共同筑起了没有边界的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围墙。
去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增长53.2%
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大年初八,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的前一天,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下称“纬创资通”)、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始复工复产,目前员工基本到位。
尽管中山复工态势良好,但企业仍有较大的技能人才需求。与传统的“用工荒”不同,转型中的企业希望储备更多高技能人才。这也正是目前中山制造业转型浪潮下,不少企业的人才现状——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
木林森目前共2900多人,通过企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在职人员有1000多人,还需招聘约100位技能人才以及300位普工。华帝工会委员会委员刘广表示企业还需要一定数量技能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中山企业在技能人才方面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广东三合人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吴广省的话也印证了这点。“以往我们公司的业务以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为主,但自从和中山市总工会合作后,也开始开展招引技能人才方面的相关活动。”吴广省说,该公司推荐技能人才到有需要的企业,也会到企业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能人才需求。
去年4月,海尔生物科技(中山)产业园开业,同时华南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海尔国际细胞库华南库也正式揭牌投入运营,为中山区域生命科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海尔生物科技(中山)产业园总经理宋福雷说,目前产业园合作的医疗行业大咖、院士等专家超100人,产业园内有2名博士,预计今年还需要招聘10个高精尖人才,具体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调整。
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2%。近日,中山市委、市政府推出“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投入50亿元鼓励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数据的背后,是中山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
为满足技能人才用工需求,中山不少智能化转型企业的招聘方式近年来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一些企业以前招聘员工要求会简单的办公软件就行,现在需要员工具备更高级的机器操作技能,智能化转型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校招大学生也成为企业招聘技能人才的“香饽饽”。中山市汉仁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陈映霞表示该企业主要依靠线上招聘和校招。
技能人才较去年增长10万
大力提升技能人才素质
技能人才需求大,是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的积极信号,也是创造新质生产力不容忽视的重要需求。中山向全球人才发出“湾区之邀”。为求贤纳士,中山多部门联合采取了多项积极行动。
去年11月,由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等单位共同起草的《中山市人才房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首批261套市级人才房实现“拎包入住”,为各方人才提供优质的安居服务。
今年1月底,中山市人社局还组织了市内一批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广西贵港,在当地职业技术学院组团“抢才”,这也是2024年广东首趟跨省“抢才”专车。
不久前,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也频频释放引才、爱才、惜才信号:发布“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将用好10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科技创新人才发起的初创企业、种子项目提供股权和融资支持;发布十大产业集群招贤令,面向全球招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其中有8个岗位年薪高达百万元。
除了招引人才,留住现有人才,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亦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些企业开始重视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建立清晰的晋升渠道。
纬创中山厂是中山市第一家全球“灯塔工厂”,“灯塔工厂”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路者,是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表率。纬创资通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从新员工一直到管理人员,都有对应的培训体系。只要员工想学,就可以在这里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目前,纬创资通培训讲师共有800多名,会对产业工人进行梯队培养。员工入职后会参加培训,也可以参加考试,只要技能学习有成效,考取相关技能证书等,就有机会获得晋升机会。
但中小企业显然难以搭建这样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就离不开中山有关部门的支持。中山不遗余力地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2021年,中山发布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不断扩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实现人才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相适配。截至去年12月,中山已累计投入职业技能提升政策资金超5亿元,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68万人次。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产生高级工1000多人、中山市技术能手300多人,遴选公布“市十大工匠”10人、“市首席技师”15人、“市技能之星”84人。
近年来,中山市总工会精准实施“职工数字化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行动、高等学历提升专精特新班、“求学圆梦行动”等措施,有效赋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其中,“职工数字化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以“六个支撑”培育“数字工匠”——设立课程中心、组织标杆研学、开展主题沙龙、开办研修班训练、实施自主评价、提供跟踪辅导,积极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
这些,均是中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决心和行动。
正是在系列行动的加持下,2023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7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4.77%,中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比2022年增长了10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深中通道通车进入倒计时。深中通道,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道,也是产业、科技、人才的黄金大道。中山正坚定地扛起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责任,加快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
全市282万产业工人、76万技能人才,正撑起中山高质量发展脊梁,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2024年,中山人潮涌动,渴求一张张欣欣向荣的面孔。2024年,中山加速奔跑!